找到相关内容61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地藏菩萨化度事迹

    得这样不紊。出世间的无漏功德——如佛陀的智慧、辩才I——所产生出来的三藏十二部教典,都是由于佛陀证穷此心,而后从无漏根本智所流露。所以世间有漏的生死法,和出世间的无漏功德法,都是众生与佛陀的真、妄...

    南亭和尚讲述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80547118.html
  • 中天竺对于澄观的影响

    完成了经书77部120卷,而且这期间,他给唐皇宗留下很好的印象,有一天,代宗皇帝召他去,问他有关佛经义旨的问题,澄观都有绪,深入浅出地予以回答,代宗在澄观的启发下,平白的一些问题不觉豁然了悟,于是...藏《神僧传》卷八《澄观》可看出,澄观梦见自身化龙着五彩云,头枕南台、尾蟠北台、鳞甲光耀、亮胜蛟日,分向四方散去,皆千百小龙,我们知道此象征着悟通经文,中兴华严,流化众生,但同时不难看出澄观鉴于此的...

    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241458.html
  • 《八识规矩颂》浅解

    此《八识规矩颂》,乃唐玄奘大师所作,为唯识宗主要教典之一。颂将八识分为四章,每章十二句,将五十一心所,各分属于本识之下,不紊,所以称为规矩颂。《成唯识论》汇成十卷,文繁义富,学者畏难。窥基法师乃...rdquo; 后二句是说别教菩萨修法空观至远行地(即第七地)后心,断俱生我执,即进入第八地,(此时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作中品转)但俱生法执犹在,尚偶尔现起,不是有漏。远行地后的后字,也包括九、十二地至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858264.html
  • 《相宗络索》初探

    的演员。没有这些庞杂的演员,社会舞台上的生活大剧小剧,是演不成的。大地上的每一个“身”,皆能在生活中充当人——我、你、他——我们、你们、他们这些不同的角色,临机应用,不乱,约定俗成,天下风从。此...二门、八识转四智次第、四加行、资粮三位、十地、八识转成四智——共二十八。迷悟二门,即流转门,还灭门。释云:门者,如共一室,内开二门,一门为吉祥之路,一门为凶祸之途,唯人所趋。所趋一异,则安危悬隔。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559911.html
  • 声闻戒与菩萨戒

    志行虽小,而乘重出离之道,随缘化利,情希解脱,故脱俗出世的成份高。小乘戒约境论犯,防在 身口,事形于外,染净,看似难持而实易;大戒依心论犯,行者须防护于起心动念之间,而心法迅捷,表里实难期一致,看似...饶益有情戒)为菩萨戒。菩萨戒中之摄律仪戒,若依菩萨戒本,卽不离七众别解脱戒。如云:「律仪戒者,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,卽是:芯刍戒,芯刍尼戒,正学戒、勤策男戒、勤策女戒、近事男戒、近事女戒,如是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662884.html
  • 入论十四因过解

    凡是种种,皆与义学有关,不勘不明者也。至于解三十三过,本为一论精华,立破  367页  轨范,余籍所谈从无如此有序者。而唐贤研究亦极耗心力,剖解入微。流风东被,传习因明乃由三十三过作法而入。即以此...有事。其先外书本有五明,谓吠陀、证理、治法、农商、真我,初无因明之名。弥勒一一更易之,而后安立,故谓此名是佛家始创。其内涵,犹同旧说。大论十五说七因明,显扬即谓之论议;集论又谓之论轨也。第四、佛灭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638231.html
  • 法称因明三因说的探讨

    法称的因明学说,一时大白于当世,而其间的同异,亦能可辨,所以现代的因明学者,大多把陈那与法称的因明分为两个系统:一个是"陈那因明",一个是"法称因明",泾渭分明,不相淆混。  现在我们探讨的是"法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1438241.html
  •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

    可说也。性相之分,亦由能证之智而异,根本智所证者为法性,后得智所证者为法相,而佛智则无法性与法相之区别可得;故在佛之自证能知上,其所知者唯可强名曰圆融法界而已!无差别可说,亦无无差别可得。古德...。能知虽与所知相对,能知亦包于所知内,以“能知法”亦是所可知之境故。所知诸法者,如百法明门论,观于百法,则百法为所知,观为能知,故所知诸法范围甚宽。此连上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342663.html
  • 欧阳竟无抉择二转依、料简《起信》的基本理路

    ,二者亦非各别,互不相关。一方面,菩提必与涅NB231相应,方能大用不绝,尽未来际作诸功德,否则行无南针归趣无门,亦不得谓之智矣;另一方面,涅NB231不生不灭,不待造作,唯有于菩提处着力,方能显...多方辩难。一直到本世纪50年代,印顺作《起信评议》、吕NDA49作《起信与禅》,双方虽更为冷静客观,也最终没有取得一致意见。   《起信》真伪之争,就学理而言,其实乃是真常唯心论与唯识学能否圆融、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542665.html
  • 熊十力之初期唯识观

    所谓诸行是也,各各有自种子为生因……,但诸行是所生果法,而种子是能生因法,能所各别,……据此,则种子与诸行各有自性。易言之,即种子立于诸行之背后而与诸行作因缘,亦得说为诸行之本根,故谓其种子离异...相状或形相。有宗解析诸法形相或缘生相,旨在析相以见性(析诸法相而知其自性,则即诸法而见实性之显现也,无著本旨如此,世亲唯识便失此意,此《新唯识论》所由作也)”。其次,于释“唯识宗”下亦说:“唯识宗,有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146490.html